English

对《宝典》咬文嚼字

2000-11-09 来源:光明日报 善同 群益 我有话说

《世纪之门——2000年(农历庚辰)新春楹联宝典》(下简称《宝典》)是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楹联墨迹的巨制。全书共收入2000余副联作,文采飞扬,联书并茂,对全国楹联书法爱好者大有裨益。但美中不足的是,书中出现了一些舛错,现举例陈述,以供编者再版修订时参考,防止再以讹传讹,贻误读者。

第一,错别字和使用不规范的简体字共有160余字次。

1、少笔画的共有28字次。如少写一点的“拼搏”的“搏”;“砥柱”的“砥”;把“玉兔”误写为“玉免”;176页右联之下联:“……豪情作赋红心”应为“……诉红心”。(“”音Xīn同欣字)。

2、多笔画的共有30余字次。多写一点的多出现在“步”、“庆”、“澳”等字。“步”字多写一点的就有7字次。

3、偏旁、部首、字头和笔画有误的共有40余字次。如把繁体字“际”字写错的就有7次之多。不是把“祭”写成“”就是写成“”或“”;把“登”字误写成“”或“”。其实,“祭”与“登”的字头是不同的。前者为“”,后者为“”。

4、别字:初步查出有31个。如把“璧”字误写成“壁”、“碧”;“度”(渡)、“曼舞”(慢舞)、“天翻地覆”(……复)。

第二、繁体字同简体字在一副联作中混用的有20副。按照书法界约定俗成的规定,繁体字与简体字不可在同一作品中混用,以免产生误解和歧义。可是在《宝典》中,这种现象却出现了多次。如400页下部左联,上联中之“瓯”、“复”、“启”、“庆”皆用简体字,而下联中却写了“”、“”两个繁体字,影响了联作书法的观赏价值。

第三、联文不对仗,不谐音和用词不当、词不达意者有35处。如240页右联:中华一统金汤固,陆岛同批两国论。“金汤固”与“两国论”既不对仗,也不谐音,两尾字都是仄声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